使用方位角和距离输入宗地导线

此主题仅适用于 ArcEditor 和 ArcInfo。

始终在测量图中创建新的宗地。如果未使用测量图,可使用 <地图> 测量图,即系统默认的测量图。通过以下方式可访问新建宗地命令:

使用宗地详细信息 窗口创建新宗地。在线选项卡下遍历边界,在属性选项卡下输入面积等宗地属性。

使用 ENTER 和左右箭头键将输入的边界尺寸(如方位角和距离)填充到到导线格网中。要了解有关在线格网中输入导线尺寸的详细信息,可在宗地详细信息 窗口中单击线选项卡下的帮助按钮。

宗地详细信息 窗口中的属性选项卡下,提供了可用于数据输入的宗地属性:

属性

描述

名称

宗地名称。也称为 PIN(宗地标识号)和 APN(评估人员的宗地编号)。

类型

用于添加和迁移您自己的宗地子类型。

非闭合

指定宗地是闭合多边形还是非闭合多边形。如果宗地是非闭合多边形,则设置为 True。

规定的面积

宗地多边形的面积。此面积应与测量记录上报告的面积相匹配。如果宗地闭合差很小,则自动计算宗地面积。可覆盖“规定的面积”值。

合法开始日期

宗地测量文档(测量图)的记录日期。如果要在结构中保持合法宗地历史,此属性为可选且应进行填充。

合法结束日期

退出此宗地的宗地测量文档(测量图)的记录日期。如果要在结构中保持合法宗地历史,此属性为可选且应进行填充。

精度

宗地的精度等级。如果为测量图设置了精度等级,新的宗地将自动从该测量图继承其精度等级。

已编译

如果根据旧的测量记录或反向尺寸编译了宗地,则将此值设置为 True。

历史

如果宗地为历史宗地,则为真。

旋转

由系统管理。自动填充宗地旋转。

比例

由系统管理。自动填充宗地比例。

未闭合比率

由系统管理。根据宗地导线自动计算未闭合比率。

未闭合距离

由系统管理。根据宗地导线自动计算未闭合距离。

未闭合方位角

由系统管理。根据宗地导线自动计算未闭合距离。

步骤:
    要创建新宗地,请执行以下步骤:
  1. 在 ArcMap 的编辑会话中,打开测量图目录 对话框,右键单击某个测量图,然后单击创建新宗地
  2. 要打开测量图目录 对话框,可在宗地编辑器 工具条上单击宗地编辑器菜单,然后单击测量图目录
    如果是在手动模式下处理结构作业,可打开一个结构作业,在宗地浏览器 窗口中右键单击某个测量图结点,然后单击新建宗地
  3. 如果已为结构宗地定义要素模板,可在宗地详细信息 窗口中,单击模板按钮为新宗地指定模板。
  4. 属性选项卡下,为新宗地填充必需的属性字段。
  5. 单击线选项卡。
  6. 方位角字段中单击,以输入导线的第一个边。按 ENTER 移至距离字段。
  7. 输入距离值,然后按 ENTER 以创建第一个导线边。
  8. 如果正在输入曲线,可输入方位角,然后按 ENTER。使用右箭头键移至半径字段。输入半径后,按 ENTER 并在“弦/弧长/圆心角”字段中输入适当的值。按 ENTER 创建曲线。

  9. 要在导线的起点闭合导线的最终边,可在距离值(或曲线的弦/弧长/圆心角)的旁边输入一个星号 (*)。也可在导线最终边的起始字段中仅输入一个 1,来闭合该导线。
  10. 将宗地导线闭合回到其起点后,将在宗地详细信息 对话框的底部显示闭合差和精度信息。将使用计算的值更新属性选项卡下的“未闭合比率”、“未闭合距离”以及“未闭合方位角”属性。

  11. 单击宗地详细信息 窗口中的保留对宗地数据的更改命令 作业保存 保存宗地,或单击保留对宗地数据的更改并连接命令 保存并连接 保存并直接开始将宗地连接到结构。
提示提示:
处理导线格网时,如果按 ENTER 并使用左右箭头键,将自动保留并填充起点和终点。如果未自动填充起点和终点,可随时输入正确的起点或终点。
提示提示:
按 ENTER 移至导线格网中的下一行时,默认情况下将使用上一行的方位角填充“方位角”字段。对于曲线边界,将使用曲线的出口切线方位角填充下一行的“方位角”字段。如果将曲线方向设置为径向或弦方向,出口切线方位角的值将自动转换为径向或弦方向的值。
提示提示:
输入曲线时,可在“方位角”字段中输入一个星号,以获取上一行的出口切线方位角。如果将曲线方向设置为径向或弦方向,出口切线方位角的值将自动转换为径向或弦方向的值。
提示提示:
按 CTRL+ENTER 可在导线格网中移动到行尾。这样便不必为了移动到下一行而多次按 ENTER。例如,在指定了线类别后,可先按 CTRL+ENTER,然后按 ENTER 即可移动到下一行。
提示提示:
通过按 CTRL+SHIFT 并在现有宗地线上单击,可获取现有宗地线的方位角、距离和曲线参数。如果“方位角”字段处于活动状态,按 CTRL+SHIFT 并在某个曲线上单击,将返回该曲线的弦方位角。

7/10/2012